003版:三农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根植人民沃土 激活内生动力
· 拓展“莱西经验”时代价值 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 传承农耕文化 助推乡村振兴
· 大力夯实乡村振兴的村镇发展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2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力夯实乡村振兴的村镇发展基础
白庆武

  改革开放40年来,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我国村镇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和规划布局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城镇化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双向的资源要素流动和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农村优质资源大量外流,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不能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村镇。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着力解决村镇规划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协同、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公共资源配置不到位、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等问题,加快补齐村镇发展短板,夯实乡村振兴的村镇发展基础。

  做好村镇发展的规划设计。要结合村镇实际和所处发展阶段,统筹制定“宏观+中观+微观”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发展规划。前瞻性做好村镇宏观规划,统筹考虑城乡关系、村镇布局、人口结构等宏观要素,科学做好既立足当前又着眼未来的顶层设计;开放性做好村镇中观规划,按照村镇建设特色化、发展差异化和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规划思路,因地制宜做好村镇自身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人性化做好村镇微观规划,从村镇居民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做好居民住房、庭院等微生态、微环境、微景观的规划设计。

  打造村镇发展的产业支撑。产业兴旺是村镇存续和长期发展的基础支撑。村镇农产品和工业原材料丰富,并具备土地费用、投资门槛、交易成本低等优势,创业和就业潜力大。做大做强村镇经济和集体经济,要抓好村镇产业兴旺发展和居民就业增收两大任务。因地制宜选取特色产业,培育扶贫车间、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等产业载体,打造村镇产业升级版和经济增长极。要将村镇产业发展作为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主阵地和增收的主渠道,大力振兴村镇产业,吸纳村镇居民就地就近就业,防止“人口-产业”结构性失衡。

  加快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把村镇基础设施投入作为新一轮投资和扩大内需的重点,集中精力和财力尽快实现村镇道路、饮水、文体设施、人居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高标准全覆盖。改变以往村镇基础设施重建设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做法,鼓励探索多种形式的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建设、运营和管护机制。

  补齐村镇公共服务的发展短板。要按照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发展理念,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向村镇延伸,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全民覆盖和标准统一。要充分考虑村镇布局、人口结构、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配置村镇中小学校教育资源。高水平布局和建设一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改善村镇医疗卫生条件,实现城乡医疗社会保障无差别待遇。科学研判我国村镇老龄化发展态势,早布局早建设一批村镇养老机构,妥善解决村镇老年人口比重大、老龄化速度快和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问题。加快建设一批适合村镇发展阶段、适宜村镇居民生活的文化设施,保护和建设好民族村寨、传统村落、传统建筑等自然和文化遗产。

  激发村镇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动力。要以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的“三块地”改革,让沉睡的村镇资产焕发新的生机。按照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政策导向,促进承包地资源向农业高质量发展集中利用。明确农村宅基地使用标准和取得方式,开展村镇闲置房屋调查,探索多种盘活和高效利用途径。加快开展村镇建设用地改革,按照稳中求进的节奏,赋予村镇与城市建设用地同等权利。

  (作者单位: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