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重塑田野上的希望
· 高位对标抓扶贫
· 为对“二老”好的干部点赞
· 习近平会见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团
· 习近平向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首次会议致贺信
· 我国奶业发展踏上全面振兴新征程
· 图片新闻
· 建好管好良田 提高粮食产能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1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重塑田野上的希望
——四川省达州市力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本报记者 李传君

  山地面积占70%以上的四川省达州市,就其农业生产条件来说,不及盆中丘陵地区,更不及成都平原地区。而因众多的农村人口、优越的农业环境、富集的特产资源和便捷的交通区位,达州又是四川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

  近年来,达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135”发展思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乡村振兴试点示范、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民生保障、农业农村改革和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五大”行动,全市农业农村发展成效明显。达州市已连续实现粮食生产“十三连增”,去年粮食总产量317万吨,位列全省第一;创建认定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个,全市特色产业基地达265万亩;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92家、年总产值达260亿元。

  乡村振兴号角吹响后,达州市提出5年奋斗目标:打造中国绿色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构建农产品加工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建成四川省现代农业强市和川渝结合部乡村振兴示范市。

  为此,达州市计划在5年内建设100个产业特色鲜明、加工水平高、产业链完善、设施设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品牌影响力大、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园区,并新(改、扩)建标准化种养循环养殖场100个,新建稻渔综合种养基地100个。

  去年,达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55元。达州市委书记包惠说:“我们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领域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开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崭新局面。”

  

  返乡创业引入白茶产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据统计,达州市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80余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达2.83万人,创办企业6058户,实现产值43亿元,就近就地吸纳农民就业805万人。

  万源市石塘镇瓦子坪村过去以种玉米和土豆为主,村民学习了烧制砖瓦卖钱勉强能够度日。如今的瓦子坪村,以青砖青瓦为特色的崭新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间。

  巨变应归功于近年发展起来的富硒茶产业,全村目前种茶5000余亩,其中安科实业有限公司种了1500余亩。

  “安科实业”总经理兰松安本是石塘镇柳树村人,因患小儿麻痹症及车祸双腿残废,但个性坚强的兰松安初中毕业后便外出打工,有了一定资本后回到家乡从摆地摊做起,开超市、种核桃、种青脆李、养牛等。

  2015年起,兰松安到瓦子坪村流转土地种茶,通过“一年一年地做加法”,到目前共发展起1500余亩茶叶。每年不仅给本村带来40多万元土地流转费,还每月为当地村民创造20余万元的务工收入,另有一些分红。

  “全镇已发展规模化茶园1万亩,农民基本上告别了传统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人均收入2016年才5000多元,去年已突破1万元,3年翻了一番。”石塘镇镇长袁道勋说。

  据万源市农业农村局统计,近10年来万源市茶叶种植面积扩大到26万亩,茶叶已成为万源最有代表性的特色产业。

  近年来,四川省大竹县的白茶名声鹊起,这一点就连浙江安吉的茶商都不得不承认。

  安吉白茶能“远嫁”四川大竹,要归功于一位返乡创业者——四川国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廖红军。廖红军早年在浙江务工,娶了个安吉媳妇,不经意为后来的返乡创业埋下了伏笔。2011年,廖红军拉着好朋友安吉房地产商卫平回到大竹试种白茶。

  “当时,房地产开始不景气了,想转型种白茶,但安吉已找不到土地了,廖红军说不如到他的家乡四川大竹试试看,于是,我们带着一些安吉白茶专家来到了四川。”卫平说,专家对大竹的土壤、气候与生态环境作了深入考察后,认为大竹适合种植白茶。

  当年,2000余亩白茶在大竹落地生根。到2016年,廖红军独立发展,组建了自己的公司,并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就这样不断裂变和影响,白茶在大竹逐渐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止,大竹县共有11家公司和22家合作社从事白茶种植,面积从零发展到8万亩。

  “白茶贵在氨基酸含量高,而大竹白茶氨基酸含量在9%以上,远高于其他产地生产的白茶,大竹的白茶拿到安吉去卖,尽管最高价达1万元/斤,还是年年被排队抢购。”卫平说。如今,大竹白茶无需再搭上安吉“顺风车”,已成功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抱团出击铸就由大到强产业路

  近年来,达州以每年每县(市)区不低于3万亩的速度推进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共建成农建综合示范区88万亩,打造出高标准农田273.52万亩,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大力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56家、家庭农场407家。

  全市成功创建中国驰名商标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0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21个,名列全省第一;四川省名牌产品36个、四川省著名商标30个、绿色产品21个、有机产品15个、无公害产品17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及品牌意识逐步增强。

  大竹县欣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鹏程早年在成都等地发展,2003年返回家乡大竹县庙坝镇寨峰村种植秦王桃,2007年牵头成立大竹县鹏程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12年发展,合作社已经发展成覆盖大竹、达川、宣汉乃至遂宁等地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的国家级示范社。

  达州市冯山林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先正也是从广东回来的返乡创业者,他说:“早些年每年春节后出门,能带的家乡特产除了灯影牛肉就没什么了,外面的朋友们都笑话,难道达州除了灯影牛肉就没别的了?”因此,夏先正希望达州出现一家能将所有特色农产品囊括其中的店,并推出“达州礼包”。

  这个愿望已经变成了现实。7月初,达州农联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挂牌成立。

  “‘农联’的建立并不仅仅是为了集中销售全市农产品。”被推举为“农联”理事长的朱鹏程说,其功能最终要发挥到像我国台湾农会组织那样的效果,这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成立的达州“农联”由12家实力雄厚的专业合作社各出资100万元注册成立,目前吸纳了市级以上的专业合作社成员60余家,涵盖达州8个县(市)区,并不断有专业合作社加入其中。其理念是“抱团再发展,携手创辉煌”,目标是发展到500家会员,以建立“生产、供销、信用”三大服务体系,实现会员平台共建、成果共享、共同发展。

  “我们将建立农资服务中心、农机服务中心、专家信息公共平台等,不仅为会员提供比市场更优惠、质量更放心的农资产品,而且还可为会员解决生产过程中所有难题。”朱鹏程说,比如购买地膜,业主单独去买一吨要贵1000多元,我们出面就可省下这笔钱。

  “关于供销服务体系建设,我们将组建会员营销服务中心、净菜生产加工中心,组建冷链物流中心以及统一的线上、线下销售平台;而信用服务体系则是统一与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组建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解决各会员单位的融资需求。”朱鹏程说。

  早在2014年,朱鹏程就在他自己的产业基地牵头成立了大竹县汇鑫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成为达州市首家“农民自己的银行”。到目前为止,累计发放借款228笔,借款总额2783.63万元,余额667.5万元。

  

  “稻田+田园综合体”承载农民小康梦

  步入开江县靖边镇,沿途稻田郁郁葱葱,散发浓浓的芳香。突然眼前一亮,几十口白色“大锅”摆放在田间一宽阔处,进出水管不断地从每一口“大锅”向稻田间循环输送水。

  “这就是‘稻田+鳖鱼’养殖模式。”当地农民告诉记者,“那些‘大锅’里养的是仔鲢,用来喂田里的甲鱼。稻田里的水抽进来养仔鲢,仔鲢粪便和没吃完的饲料变成肥料,再回到田中为水稻充当有机肥,这样循环综合利用,每亩产值可达万元以上。”

  开江县被称为“川东小平原”,境内又有一个库容量超1亿立方米的水库,本身具有其他县区不具备的优越条件。

  2016年9月,开江县领导找到成都英特莱农业项目咨询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明星霖,通过实地调研,明星霖提出“稻田+”的产业发展模式,得到开江县领导认可。

  具体而言,就是挖泥成沟、堆泥成基、沟里养殖、基上种植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并按适度规模经营的理念,将稻田划分为50-100亩左右的产业效益单元,并用钢网和尼龙网将其围起来,稻田在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套养鱼、青蛙、泥鳅、鳝鱼、虾、大闸蟹等水产品,田坎上种植蔬菜或水果,形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小微独立生态系统。

  明星霖牵头成立了开江稻法自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于2017年进行了1000亩的试验示范,取得较好的试验效果:稻田亩产水稻700斤、鱼150斤、青蛙30斤、泥鳅10斤左右,实现亩产值8000元左右,通过这种方法,真正实现了农业的绿色发展。

  随即,成功经验逐步复制蔓延,到目前为止,全县“稻田+”产业发展模式核心面积达5000余亩,辐射面积达3万余亩。进而,明星霖通过文创植入,推动农旅融合,探索构建起以农业为核心的“稻田+田园综合体”,并以此为载体推动县域乡村振兴。

  “我们面向大学三年级学生选拔人才,按人均10-20亩为一个效益单元配置;面向返乡农民工选拔人才,按人均30-50亩配置;面向农口部门选拔技术型人才,按人均20-50亩配置;面向社会选拔团队人才,按每个团队100-200亩配置。让他们在创业中学习、在学习中创业。一旦孵化成功,就让他们出去单独创业,以此不断复制推广。”明星霖说。

  同时,开江“稻田+田园综合体”进行了“共享农庄”探索。即实行“会员制”,进行后端消费转为前端投资的尝试,以1万元为单位进行众筹,交纳1万元后,即成为该农庄庄主,并享受一系列权益:如获得1万元该农庄生产或订单生产的优质农产品,获得房车或乡村公寓10晚免费入住权等。

  “我们对区域农户宅基地进行土地整理,统一建农民住房、商业用房及农民公寓,将农民现有住房拆除,根据面积配给农民适量住房、商业用房及公寓,其中商业用房和公寓由集体成立的公司统一经营,收益按股分红。”明星霖说。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