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 宁夏:塞上新景如诗如画
· 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对做好第一批主题教育评估工作作出部署
· 山西为水污染防治立法
· 乡村快递乱收费需“根”治
·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法文版出版发行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 留住乡愁 绽放新颜
· 棚改的温暖:1亿多人“出棚进楼”
· 图片新闻
· 浙江灾后重建资金拨付到位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08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宁夏:塞上新景如诗如画
强瑞华 本报记者 张国凤

  成片火红的枸杞压弯枝头,绿油油的稻田迎风起浪;百万亩硒砂瓜一望无际,数十万亩酿酒葡萄渲染出梦幻般的紫色地毯;在六盘山区,由高品质冷凉蔬菜组成的绿色产业让当地群众口袋由瘪变鼓……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引黄灌区到南部六盘山区、从黄河两岸到贺兰山麓,宁夏现代农业展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七十年风雨同舟,七十年砥砺奋进,地处西北内陆的宁夏回族自治区,680余万各族儿女努力拼搏、大胆实践,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族群众以勤劳和智慧,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树立文明乡风,浓墨重彩地绘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六盘山生态富民成新景

  建国初期,因滥垦乱伐等原因,六盘山天然次生林曾一度遭受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到20%左右。“进了林区却不见林子”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越垦越穷,越穷越垦,滥垦乱伐让六盘山区陷入了“盲目开垦-生态破坏-干旱少雨-贫困落后”的恶性循环,这是六盘山区曾经的发展梦魇。

  六盘山区如何彻底摆脱生态恶化、群众贫困的局面?这是摆在自治区面前的一道难题。在长期实践中,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成为必然选择。

  贫困人口易地搬迁,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为使六盘山区摆脱旧日的生态梦魇和贫困面貌,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在这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

  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六盘山区脆弱的自然环境无法承载过多的人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探索实施吊庄移民、生态移民、劳务移民、插花移民,6次大规模移民累计从六盘山地区移民120余万人。特别是“十二五”以来,自治区投入105亿元实施35万生态移民工程,大大减轻了六盘山的人口压力、资源矛盾。

  随着生态建设和移民工程的实施,六盘山生态环境逐渐恢复。2000年,固原市森林覆盖率为12.8%,到2018年,森林覆盖率达25.1%,林草覆盖度达7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上绿了,山下的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特色种植、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成功脱贫摘帽,走上致富路。

  西吉县龙王坝村成立了林下产业经济合作社,全力发展乡村旅游,把农村当景区来打造,凸显梯田景观、篝火晚会、农家饭等乡土元素。如今,龙王坝村年接待游客达16万人次,整村实现脱贫摘帽。

  在原州区河东村,连片的菜地一眼望不到头,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设施滋润着农田,农民将蔬菜收割并打捆,再装进冷链运输车。“以前为生存‘土里刨食’,现在‘土能生金’,种出的蔬菜品质高,还能错季上市,是广东等地市场的‘抢手货’,价格远高于普通蔬菜。”河东村党支部书记钱亚伟说。

  宁夏森林覆盖率由1958年的1.5%提高至14%,六盘山区降水量明显增加、“生态长城”日益稳固、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群众生活日益富足。随着盐池、隆德、彭阳和泾源的成功脱贫,这里交出了一份中国“脱贫奇迹”的六盘山答卷。

  

  “宁字号”品牌农产品大步走进海内外市场

  宁夏大米被评为“2016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中宁枸杞获得“消费者最喜爱的100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盐池滩羊被选为2016年杭州G20峰会国宴指定用肉,成为全国高端羊肉的代表品牌;宁夏菜心成为粤港澳地区首选菜,香山硒砂瓜销往北京、上海、四川等地。涝河桥牛羊肉、昊王大米、六盘臻坊亚麻籽油……越来越多的“宁字号”农产品走出塞上江南,走上全国大众的餐桌,宁夏品牌农产品已经成为宁夏农业经济耀眼的新亮点。

  近年来,宁夏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实施特色农业品牌工程,围绕“1+4”特色优势产业和地方板块产业,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集中培育特色优质农产品知名企业品牌30家、产品品牌40个。重点打造宁夏大米、盐池滩羊、宁夏枸杞、贺兰山葡萄酒、香山硒砂瓜、西吉马铃薯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研究设计了宁夏大米、宁夏菜心、固原黄牛、六盘山冷凉蔬菜、盐池黄花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标识,为“原字号”“老字号”“宁字号”特色优质农产品注入新活力。

  在众多的“宁字号”农产品中,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无疑是近些年来冉冉升起的新星。

  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2013年被牛津大学编入《世界葡萄酒地图》,成为世界葡萄酒产区新板块。

  截至2018年底,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7万亩,占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1/4,是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建成酒庄86个,占全国总数的1/3,年产葡萄酒10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30亿元,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达271.44亿元。

  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酒庄酒产区。先后有40多家酒庄的700多款葡萄酒,在品醇客、布鲁塞尔、巴黎等国际葡萄酒大赛中获得顶级大奖,成为宁夏独具特色的“紫色名片”。

  

  特色产业百花齐放助力脱贫

  天下黄河富宁夏,凭借独特的光热资源、黄河之利、地貌生态类型多样等优势,宁夏各市县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农业新产业新业态蓬勃涌现。

  叶盛大米、盐池滩羊、红寺堡黄花菜、中卫硒砂瓜、彭阳山杏、西吉马铃薯……一个个农业特色产业在宁夏各市县“生根发芽”,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

  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的盐池县,出产鲜美的盐池滩羊。2018年9月29日,盐池县成为宁夏西海固地区9个贫困县区中首个脱贫摘帽的县区。众多的贫困家庭正是凭借着养殖滩羊摆脱贫困。

  在全国最大的异地单体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红寺堡区,有金针菜别名的黄花菜成为当地群众的“脱贫菜”“致富菜”。选对适宜发展的产业,黄河水滋润的旱塬土地就真的可以生“金”。2019年,红寺堡黄花菜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已有3.76万亩进入盛花期,年产鲜菜5.8万吨,折干菜9000吨,综合产值达到3.2亿元,占当地全年农业总产值的31%,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在宁夏中卫香山地区,每到7月盛夏,石头缝中长出的硒砂瓜成熟,漫山遍野、一望无际,南来北往的大货车停驻田间地头拉运硒砂瓜。据了解,硒砂瓜在宁夏中卫地区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通过在干旱地区铺压砂石而种出的绿色西瓜品种,因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而得名。2019年,中卫市硒砂瓜种植面积达90万亩,打造标准化生产基地40万亩。硒砂瓜因“甘甜、爽口、个大、富硒”的品质享誉全国,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过去宁夏只有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这“五宝”。如今,酿酒葡萄、硒砂瓜、黄花菜等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宁夏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造就了越来越多的“致富宝”。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