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版:乡村产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农业农村部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在湖北咸丰县举行
· 天津市武清区用品牌引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 图片新闻
· 花田里的“铁杆庄稼”
· 山东临邑县:“临南模式”让乡村产业变得更强
· 图片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07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花田里的“铁杆庄稼”
——福建省福州市茉莉花产业发展观察
陈其彬 张建胜 本报记者 买天

  

  

  

  

  福州茉莉花产业深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

  

  

  

  

  福州茉莉花及花茶产业不断提高品质,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阅读提示:

  茉莉花是福州市的市花。全市1.8万亩茉莉花喜获丰收,预计生产鲜花9000吨,产值可达4亿多元,花农人均收入逾1.2万元,同比增长10%以上。茉莉花一次栽培,百年不换茬,用花农们的话说:“茉莉花堪称‘铁杆庄稼’,只要种得好、销路好,连年稳定增收就有保障,正所谓‘家有茉莉花,幸福全靠她’。”

  盛夏时节,地处祖国东南一隅的福建省福州市,置身乡间田野处,因为茉莉花的盛放,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而这也预示着辛苦一年的花农即将迎来财富回报。

  茉莉花是福州市的市花。对于广大茉莉花种植户来说,此时是鲜花收获的季节,也是攸关花农钱袋子的关键节点。一组数据足以让花农们喜上眉梢:全市1.8万亩茉莉花喜获丰收,预计生产鲜花9000吨,产值可达4亿多元,花农人均收入逾1.2万元,同比增长10%以上。

  茉莉花一次栽培,百年不换茬,用花农们的话说:“茉莉花堪称‘铁杆庄稼’,只要种得好、销路好,连年稳定增收就有保障,正所谓‘家有茉莉花,幸福全靠她’。”

  

  运用新农艺——

  

  亩产量增三成多

  “以前种花,亩产不过四五百斤,现在可不一样,亩产达到七八百斤,亩增二三百斤。”福清市东张镇华石村花农陈钟说,新技术、新农艺这东西可真神,学会了一用就灵。

  陈钟原来在村里只是小规模种植茉莉花。2006年,在福建绿茗茶业公司的扶持下,他先后投资几十万元,流转土地100多亩种植茉莉花。“种植初期浇水、施肥、修剪等农活一样不少,就是产量不如别人高。”后来陈钟意识到种花也是一门精细的农技活,于是他请教专家,学习茉莉花栽培新技术、新农艺,在提高花田产量上下功夫。

  陈钟带着记者来到种植基地,只见十几名工人正在花田里劳作。“同样是花田中耕锄草,为何两边作业不一样。”陈钟说,左边花田插的是一年期满的茉莉幼苗,所以必须锄草干净,让其发育生长;右边的花田树大枝壮,吸收养分能力强,则需要适当保留杂草,有益改善土壤。

  “这些生产新农艺看似简单又繁琐,但每个环节都不能忽视。比如花田防冻措施不到位,轻则影响当年发芽,重则导致树枝冻伤死亡。通过让花农掌握新农艺,改变花农传统落后的种植习惯,再加上精工细作,茉莉花产量才能提高。”随行的绿茗公司董事长陈贻琪说,今年,一级茉莉花种植基地最高亩产预计达1500斤右,亩产量同比增加三成多。

  

  种花又“护”花——

  

  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高

  茉莉花喜温湿润,可一次栽培,百年不换茬。丰产期有25年左右,最高亩产达1500斤,正常年份为800~1000斤,堪称“铁杆庄稼”。

  来到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樟岚山上,一大片茉莉花枝繁根粗,青翠欲滴,山地茉莉花负责人张振发正带着工人釆花。

  “这片山地茉莉花是我祖上流转下来的,到我这辈已经是第七代了,也是目前福州市仅存的一处山地茉莉花古树园,面积50余亩。”张振发说,山地气候相对干燥,缺乏水分,茉莉花亩产500斤左右,比大田少三四成,但山地所产茉莉花香气更浓郁,味道更醇厚。山花亩均收入为5000元,平原田花亩均收入6000元以上,是种植普通农作物收入的三倍。

  张振发说,由于茉莉花生产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机器代替不了,所以山花工资性成本支出比田花每斤高出二三元。张振发每年都招收工人,农闲时,让他们上山拔草、施肥,按日计酬,每天180~200元不等;农忙时,工人上山采摘茉莉鲜花,熟练的一天可采摘二三十斤,每斤10元,日收入有二三百元。采花期长达5个月,每人至少收入1.5万元以上。这样,两项合计,一个农民雇工一年工资收入可达2.5万元以上。如今,张振发每卖出一斤山花,工人工资13元,自己收入10元,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人、福州闽津茶业公司总经理陈金堂说,公司依托100多亩茉莉花基地,搭建扶贫产业平台,招收当地农民实现就近务工就业,让他们有工做、有钱挣。今年基地采摘鲜花10万余斤,发放工资100多万元,人均工资1.5万元。其中,11户贫困户和困难户户均收入2.5万元。

  “一户贫困户种花3亩,基本脱贫,种花5亩,实现稳定脱贫。”陈金堂说,公司下一步将抓好基地产业规划,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和农民传统种花技术,有针对性地帮扶更多贫困户融入茉莉花产业,尽快实现种花脱贫。

  为了让茉莉花产业在乡村振兴中成为富民产业,近年来,福州出台多项扶持政策,让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域内从事茉莉花种植业的农户和农民合作社达300户(家),茉莉花茶加工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种花、制茶等产业链的日益完善,让福州茉莉花产业渐入佳境。

  

  先订单后生产——

  

  企业出手解决“卖花难”

  “以前种花,担心卖不出。如今,只要把花种好,就有企业来收购。”福州长乐区花农黄振斌说,这主要得益于福民茶叶公司实行的“种花订单”模式。

  福民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州茉莉花茶十大领军企业之一。几年前,公司响应政府号召,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开展“订单农业”生产,有效解决了花农“卖花难”的问题。

  “传统的茉莉花种植户,往往先种花后卖花,花农一旦遇上销售渠道不畅,就会出现花烂田间的现象,损失很大。”福民公司董事长刘南官说,而“先有订单,后有生产”不仅解决花农销路问题,也避免农民盲目种植,弹性适应市场需求。

  每到月底,都是公司财务部给花农结算款项的时候。桌面上摆放着合同书,客户信息、合作条款等一一明晰。经过一番核算,排队等候的花农逐一领取钱款。仅今年五六月份,公司共给花农发放钱款375万元,无一拖欠。

  “花农种花最担心的是销路问题,公司与花农签订收购合同后,让花农吃上‘定心丸’。”刘南官坦言,近年来一些“订单农业”存在合同不能按期履约情况,买卖双方诚信问题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合同的公正性。为此,公司为防范合同风险,保障供需双方的合作利益,专门出台两项举措:一是企业稳定收购数量。公司根据上年市场销售情况,确定当年收购量,即“以销定产”,做到签订多少,收购多少,切忌夸大数量而事后违约,造成花农经济损失;二是收购价格公开透明。根据合同约定,当市场需求旺盛时,企业按照市场均价收购茉莉花;淡季时,公司则以花农的成本价保底收购。这样,充分保障了农户的利益,“农户只要种的好,不用承担市场风险。”

  今年,已有100多家茶企与200多户花农签订“种花订单”,预计收购茉莉花850万公斤,发放货款3.8亿元,平均每公斤收购单价为44元。

  “花农需要稳定的收入,企业需要持续的货源保障,‘种花订单’契合各方利益需求,让花农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产业合作更加紧密。”福州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会长吴依殿说。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