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弃“煤”启“美” 业兴民富
· 江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在长效
· 乡间“童谣”唱起来
· 标题新闻
· 2019年全国夏粮生产获得丰收
· “插花”贫困县何以全域开花?
· 图片新闻
· 浙江全力抢排应对强降雨
· 长江委:流域仍有持续降雨做好长江1号洪水防御工作
· 用生命照亮扶贫路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07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插花”贫困县何以全域开花?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美丽乡村建设走笔
何红卫 刘振远 乐明凯

  幕阜山绵延湘鄂赣三省,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湖北省重点支持的扶贫攻坚片区之一。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位于幕阜山中端北麓,曾是省定插花贫困县。2019年4月29日,湖北省政府发文通知,崇阳县已达到退出贫困县的标准和条件,批准退出。

  在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上,崇阳县北有雷竹小镇,南有柃蜜小镇,西有茶叶小镇,东有樱花小镇,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游人如织。

  近年来,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省长王晓东、省委副书记马国强、常务副省长黄楚平等先后到崇阳调研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咸宁市委书记丁小强多次随机抽取乡镇,不预设路线,深入崇阳基层调研,督导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工作的实施,并叮嘱崇阳要围绕“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的主线,聚焦政策,整合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

  农村建设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崇阳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县,财政基础相对薄弱,如何推进美丽乡村全域开花?怎样确保山区绿色资源开发有序、为民添金?

  崇阳县委书记杭莺表示,崇阳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为先、功能为要、文化为魂、产业支撑”的总体要求,奋力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以此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以美丽乡村建设,助推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效,提升脱贫质量。

  

  坚持交通先行 强化规划引领

  崇阳县委副书记程冰野清楚记得,2012年刚调到崇阳工作时,许多农村还没有通公路,到距离县城最远的鄂赣两省三县交界处高枧乡,仅68公里却需要3个小时。

  高枧乡,位于崇阳南部,是典型的山区,曾因公路不通、经济落后,而诞生了好几个光棍村。该乡桃花村党支部书记王初文回忆道:“那时候,山路颠簸险峻,一下雨便泥泞不堪,山货拉不出去,外面人进不来,信息又闭塞,老百姓穷得很。外面媳妇也嫌路远路难走,不愿意嫁到这儿来。”

  而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浙江森禾集团与高枧乡签订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合作协议,双方按一比一比例投资,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森禾集团投资产业,后期将以浙江模式打造咸宁小浙江。

  目前该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村组硬化路户户连通,路旁绿树摇曳、芳草茵茵,一碧溪水长年依山流淌。改变,源自于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的修通。高枧乡党委书记吴齐林说:“公路修通后到县城的距离由68公里缩短到38公里,仅需40分钟的车程,不仅带活了特色产业,还带活了老百姓的思想观念,高枧变成乡村创业的一方热土。”

  “‘要致富,先修路’,对山区县而言依然是加快发展的硬道理。”在杭莺看来,“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美丽乡村建设便无从谈起。特别是农村出行难,是限制山区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瓶颈,是乡村建设亟待破解的第一道难关。”

  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一横一纵”南北交错,连通崇阳大部分乡镇。一路驱车,两侧绿水青山尽收眼底,沿途可以到达十多处乡村景区,道路修到哪里,农业基地和景区就建到哪里,似一根银线串起绿色珍珠,实现了以路串景、以景活业、以业富民,推动旅游由景点向全域景区的转变,大大激活了全县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

  2013年以来,崇阳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历时约5年,以幕阜山生态旅游公路为横纵轴的“四好农村路”网络在全县铺开,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也为美丽乡村建设夯实了基础。

  农村交通条件的跨越式改善,是崇阳坚持规划引领发展的一个缩影。程冰野说,美丽乡村建设既要有热情,更要科学规划、循序推进,对于需要兼顾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的山区县更是如此。

  为此,崇阳立足各乡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建设各具风格的民居建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动移风易俗,并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白霓镇大市村就是规划引领的受益者。近年来,该村在全国人大代表、“90后”村党支部女书记程桔带领下,依托大市河自然风光,发展石匠工坊和种植养殖项目,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小有名气的旅游村。2017年,全村所有贫困户实现脱贫,成为咸宁市首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出列村。

  为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崇阳还选出了6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提升打造精品村20个,全域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点线结合,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分类实施,压茬推进,计划到2023年,实现大美乡村普惠共享。截至目前,包括大市村、浪口村在内的14个示范村的建设已臻于成熟,带动了周边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吸引人才下乡 借助资本生金

  在铜钟乡丫吉山片区,曾经的荒山变身成万亩茶博园,放眼望去,一碧如洗。

  有一片茶园的主人,是浙江籍商人毛建华夫妇。2013年,他俩放弃了城里的生意,辗转千里到铜钟乡考察,被这里干部的热情和原生态的自然资源所打动,扎根于此,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茶产业。

  短短6年时间,“一盅春”甜茶、“丫吉”白茶、“鄂南红”红茶等品牌和茶博园已然声名鹊起。在这片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创品、旅游等于一体的茶博园里,近700名农民在此务工,每人一天能收入100-150元。毛建华说:“我们还免费到田间地头、村委会大院给周边农民培训技术,组织大家去浙江安吉学习茶叶种植技术,帮助更多农民一起靠茶致富。”

  作为毛建华夫妇与崇阳结缘的“媒人”,时任铜钟乡乡长胡向辉,唤起了他俩在崇阳乡村创业的热情。“城里很多工商业者有资金、有资源、有能力,是美丽乡村建设渴求的能人。像毛建华夫妇,就培育了一个产业,让铜钟乡和青山镇万亩荒山坡地改头换面,连成了万亩高产茶园,建成了茶旅小镇。”现任崇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胡向辉说。

  缺人缺钱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短板,对于山区县而言尤为突出,仅靠政府往往独力难支。吸引人才、资本下乡,实现城市资本、人才和技术与农村资源的有效对接,是撬动山区生态自然资源,产生经济效益的关键。

  近年来,崇阳大力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通过盘活农村资源、给予支持奖补、完善基础设施、降低准入制度成本等举措,为人才、资本下乡建设美丽乡村培育肥沃的政策土壤。

  在政策吸引下,许许多多的“毛建华”们涌入崇阳乡村,创业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截至目前,共有560名市民下乡发展三产融合、200多名崇阳籍能人回乡投身美丽乡村建设、70多家企业入乡开发绿色资源。

  尽管热情高涨,崇阳县委、县政府依然保持着清醒,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类引导各类人才,避免出现“非农”“毁林”等跑偏现象。

  对于下乡企业,严格划定生态红线,有污染的项目坚决不上,经营中若出现破坏绿水青山的行为,不论项目大小,及时纠偏,确保绿色底色不变、生态资源长青。

  对于下乡干部,建立驻村入户机制,尤其落实好对贫困户的入户精准帮扶,增进干群感情,并开展好农村工作培训,提高他们服务乡村的能力。

  “不是所有的下乡人才都懂‘三农’,美丽乡村建设也不会一蹴而就。”程冰野表示,“我们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不急躁、不折腾,坚持引导在前、监管随行,确保绿水青山真正合理开发,转化为农民的金山银山。”

  

  谋划绿色产业 共建亮丽人居

  在桂花泉镇桂花村,坐拥万亩竹林的雷竹小镇“生长”在山水环抱间。赏竹林、品竹宴、购竹编、宿农家……以雷竹为核心的原生态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

  崇阳有栽竹的传统,桂花泉镇的水土更是适宜雷竹生长。在该镇党委书记徐鹏志眼中:“竹子制氧量是常绿阔叶林的1.5倍,有涵养生态的功效;又能卖出好价钱,容易实现多功能开发,是农民致富的好门道。”

  雷竹小镇经营者、长富雷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蒋国庆告诉记者:“我们销售竹笋,生产罐头、竹编等加工产品,还挖掘雷竹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一根竹子能带来好几样收益,很多农民因竹而富。”

  在雷竹小镇向东40公里处,铜钟乡野樱天堂小镇被评为咸宁市级特色小镇。每逢暮春时节,龙泉山漫山遍野的野樱花分外妖娆,吸引了武汉等周边城市无数市民来此吃、住、游、玩、赏、养,爱上了崇阳原生的野樱花,赏花经济已经成为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

  崇阳县副县长、铜钟乡党委书记杜兵说,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崇阳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采用“农业+旅游”模式,大力发展采摘、休闲观光产业,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产业融合。

  “美丽乡村要美也要富,这就需要产业作为支撑。”崇阳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张正韶说,“鄂东南山区自然资源丰盈、生态多样性好,适合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这是我们必须利用好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方水土,培育一方产业。崇阳县县长郑俊华介绍,全县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涉农资金统筹使用,仅2017年至2018年就整合超过20亿元资金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短板,重点投向楠竹、雷竹、茶叶、油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扶贫车间,安排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

  而令桂花泉镇官庄村村民更为高兴的是,他们不仅享受到了竹子的经济收益,还就地取材,用楠竹装扮起美好家园。

  官庄村曾有不少烂泥地,近两年,在县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开展了全方位的村湾改造。民居经过统一规划修整,外立面进行美化粉刷,昔日略显破旧的村庄重新焕发蓬勃朝气;又将烂泥塘改造成小池塘,再用楠竹点缀道路、民舍,更添几分诗意。步入村民屋内,家家用上干净的厨房和水厕,不少还装上了淋浴花洒,生活质量正在向城市看齐。官庄村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村容村貌的焕然一新,也为贫困户追求美好生活增强了信心。

  近年来,崇阳大力实施“五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三年攻坚行动计划,集中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对交通干道、河堤沿线进行绿化等,大幅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与农民生活幸福指数。截至目前,全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6%,农村水环境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取得决定性成效。

  美丽乡村创建只有进行时。展望未来,杭莺信心满满:“崇阳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在脱贫摘帽的基础上,凝心聚力再启航,着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山区乡村的全面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