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版:畜牧渔业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发刊词
· 消费升级趋势下畜牧业、渔业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07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消费升级趋势下畜牧业、渔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 杨振海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 张显良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舟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马骥 冯建伟 操戈 邓卫哲

  权威声音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现代畜牧业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 杨振海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保障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的战略产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纽带产业,也是促进农牧民增收奔小康的重要产业。我国畜牧业产业规模大,产值约3万亿元,在农林牧渔业产值中占比超过1/4,在农业农村经济中是举足轻重的大产业;畜牧业保障肉蛋奶供应任务重,肉类和禽蛋产量世界第一,奶类产量世界第六,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保障消费需求,是惠民生、保稳定的大产业;畜牧业产业链条长,上连种植,下接屠宰加工,还能带动饲料工业、农机、环保等产业发展,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产业;畜牧业有8000多万养殖场户,从业者众多;近年来畜牧业的旅游观光功能、文化休闲功能、体育竞技功能也成为农牧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保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保供给、惠民生、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肉蛋奶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4亿吨以上;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6%,从根本上解决了近14亿人口“吃得饱”和“吃得安全”的问题。但是,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畜牧业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爬坡期。总体看,我国畜牧业发展质量总体还不高,在区域布局、生产结构、生态环保等方面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多,产业发展亟待转型升级。突出表现在:由于发展养殖业没有税收,还会增加环保、质量安全、疫病防控压力,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存在“去畜化”倾向,“只想吃肉不想养猪”,任意扩大禁养限养范围,甚至对养殖场“一关了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基层防疫体系力量薄弱,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冲击,生猪产能持续下滑,稳产保供压力加大;资源约束日益加剧,规模养殖用地难问题十分突出,“在哪儿养”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最大难题;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尚未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路径没有完全打通,畜禽养殖环保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内畜产品生产的波动,引发了国内外生产、价格和贸易的连锁反应,这就要求我国的肉蛋奶“菜篮子”必须提在自己手中,掌握主动。因此,要紧紧把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强化政策支持和保障,构建长效发展机制,加快转型升级,突破资源约束,提高竞争力,拓宽发展空间,实现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畜牧业要聚焦新任务、新要求,以“优供给、强安全、保生态”为目标,以稳生猪、防疫病、减兽药、治粪污、调结构为重点,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稳步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强化饲料兽药等投入品风险管控,巩固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攻坚战,加快构建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兽医卫生风险控制闭环,着力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提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在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中率先实现现代化。

  坚决打赢非洲猪瘟防控攻坚战。强化现行有效防控措施的落实,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者防疫主体责任;继续加强主动监测排查,严格疫情处置。落实官方兽医派驻制度,强化生猪生产、调运、屠宰、加工流通等全链条监管;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严禁使用泔水喂猪,切断疫情传播途径。抓好分区防控,加快推进中南片区试点,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推广经验;做好片区内和片区之间的产销平衡和衔接,保障正常生产流通和市场供应。加强境外疫情的防堵,进一步加强边民互市贸易生猪、其他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管和监测排查,强化入境口岸等高风险区域巡查。落实扶持政策,强化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专项补助经费等政策措施落实,完善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资金发放机制,尽快兑现到场到户,强化生猪政策性保险,提高养殖场户抗风险能力,调动养殖场户补栏增养积极性。

  加快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以自然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合理确定养殖规模,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实现畜牧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相匹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畜种结构,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大力发展肉鸡和水禽养殖,加快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增强禽肉、牛羊肉生产能力,保障肉类产品市场供给。加快奶业振兴步伐,不断提高国产奶制品自给率。大力发展现代草牧业,积极推进粮改饲,增加优质饲草料供给。顺应消费差异化、特色化趋势,积极发展蜜蜂、马、驴、鸽等特色畜牧业,进一步丰富“菜篮子”结构。优化畜禽屠宰产能布局,强化产销衔接,形成养殖与屠宰相匹配、屠宰与消费相适应的产业布局,推动“运猪”向“运肉”转变。

  努力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坚决贯彻“四个最严”的要求,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完善畜牧业和饲料工业标准体系,增强标准的针对性、指引性、实用性,推动标准落地,推行按标生产,让养殖更规范、产品更优质,从源头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进一步强化饲料兽药风险管控,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减少使用抗菌药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严厉打击屠宰环节违法违规行为,保障肉品和生鲜乳质量安全。

  深入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构建新型种养关系,以畜牧大县为重点,整建制促进粪污资源化利用,以绩效考核为指挥棒,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和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促进绿色兴牧。支持引导畜牧企业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实现种养加销一体化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开发畜牧业的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创建休闲观光牧场,打造新业态,培育特色鲜明、质量过硬、口碑良好的品牌,促进品牌强牧。

  增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支撑。建设现代畜牧业,离不开各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的支撑和保障。深化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着力解决知识老化、技术陈旧、服务方式落后、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创新服务方式,增强体系活力,调动广大基层畜牧推广人员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发挥技术推广体系优势,推广适合中小养殖场户的组织模式和技术模式,带动中小养殖户跟上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培育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和生产性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养殖场户享受乡村振兴的更多红利。

  

  扎实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 张显良

  渔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多年来,我国渔业立足农业农村发展大局,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产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变革和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渔业现代化道路,为世界渔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2018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458万吨,同比持平,其中养殖产量4991万吨,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60%以上;捕捞产量1467万吨,同比下降4.7%。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000多万亩,二三产业比重持续加大,休闲渔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国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885元,同比增长7.8%,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进入新时代,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渔业全面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一、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始终坚持把保障优质安全水产品供给作为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三农向好,全局主动,解决好十几亿人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十九大报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渔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基础性特征。总书记说,“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今年3月,在参加全国人大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又指出,“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总书记的论述准确把握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实际,突出强调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食物需求,突出强调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突出强调多种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把生态优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同时强调必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渔业水域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的论述为我们在新时期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绿色发展是发展观领域的重大革命,是生产生态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时代号角,也为渔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两山”理论,保护绿水青山,还渔业美丽本色,再塑“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的景象,为人民提供更多清新美丽的渔业生态环境产品,使渔业成为美丽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打好渔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国渔业渔政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好三个“深入推进”,坚决打好渔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

  深入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整治、规范、引领、提升上下功夫。一是抓整治,落实意见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部署开展清理取缔非法养殖行动;二是抓规范,推进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和发布全覆盖,依法依规开展水域滩涂养殖登记发证;三是抓引领,高标准建设水产健康养殖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以大水面生态渔业为重点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四是抓提升,加快推广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和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装备,提高养殖设施和装备现代化水平。积极推进渔业产业扶贫,完善推广盐碱水、冷水鱼、集装箱养殖等产业扶贫新模式。

  深入推进渔业资源养护修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改革任务,在休渔、修复、改革、执法上下功夫。一是全域休渔,组织实施好内陆七大重点流域禁渔和海洋伏季休渔,进一步扩大限额捕捞试点;二是强化修复,标准化高质量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开展水产苗种增殖放流,组织实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行动计划;三是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渔业法》修订,开展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监管。继续推进海洋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完成海洋捕捞渔船和产量压减任务;四是举旗亮剑,深入开展“中国渔政亮剑2019”系列执法行动,重点持续打击“三无”船、清理“绝户网”、围剿“电毒炸”。

  深入推进渔业走出去。按照负责任渔业强国要求,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在巩固、加强、促进上下功夫。一是巩固远洋,严控远洋渔船规模,加大查处违规作业行为。加快推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海外渔业综合基地建设,稳妥有序推进南极磷虾开发;二是加强合作,继续做好周边协定水域作业渔船管理,持续推进周边渔业合作,做好双边对话合作,积极参加国际渔业治理规则制定;三是促进贸易,妥善应对对美水产品贸易,促进水产品出口。积极参与WTO渔业补贴谈判,争取渔业补贴有关政策。

  专家观点

  

  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明显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舟

  农产品价格总体平稳,部分品种生产波动风险较大。

  农业提质增效明显,质量安全水平和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农产品消费总量增速放缓,消费结构升级明显。

  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融合度继续提高,进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化。

  猪肉产能呈先降后增趋势,禽肉禽蛋生产和消费持续稳步增长。

  牛羊肉进口继续增加,奶制品生产增长明显,水产品消费结构加快升级。

  

  畜产品消费出现新变化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马骥

  产品异质性增强:除了考虑畜产品的基本营养属性外,比较看重产品的外观、口味,特别是品质属性,产品的异质性增强。

  质量判断依据改变:逐步从以外观为主的经验线索判断,转向以价格线索和品牌线索的质量判断。

  产品购买渠道转变: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在线销售、新零售模式等快速发展,会刺激居民增加对在线购物的兴趣,也增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了消费者对优质产品的认知能力。

  产品替代消费加快:既有大类品种间的替代,比如用鸡肉或鸡蛋替代部分猪肉;也有品种内的结构性替代,比如用品牌产品或特色产品替代普通产品,例如用黑猪肉替代普通猪肉等。

  基层实践

  

  泗阳县王集养殖场:

  

  生猪养殖朝着规范、绿色方向发展

  本报记者 冯建伟

  “每周两次消毒、每一批猪出栏都要彻底消毒;采购高温杀菌饲料,进场前对外包装还要进行药物熏蒸消毒……正是由于及时采取了比以往更严格消毒、更规范的管理,非洲猪瘟疫情才没有波及我们!”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王集镇王集养殖场场长沈正球说。

  有十多年生猪养殖经验的沈正球2016年与村民合资办起了王集养殖场,养殖规模从以前的自繁自养、年出栏200~300头,发展到现在年出栏近万头生猪。不仅养殖规模扩大了,生产经营、管理也从家庭作坊式跨越到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去年非洲猪瘟疫情,更是倒逼养殖企业从传统养殖向规范化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以前家庭式养殖基本不消毒,大多是用餐厨剩余物来喂猪,这种传统养猪方式不利于动物疫情防控。”沈正球说,“我们养殖规模扩大了,以‘龙头企业+养猪场’的合作模式成为雨润集团的养殖基地。雨润给我们提供生产原料、技术服务和成品回购,并派来驻场技术员给予指导和服务,使我们的生产和管理迈上新台阶。”

  “通过我的技术服务,保持了养殖场户的稳定性,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推动了产业发展,很有成就感。”王集养殖场驻场技术员吴建玉告诉记者,驻场技术员主要从事防疫、免疫、饲养规范培训和生物安全监督工作,特别是人员、物品的进场监督和场内蚊、虫、鸟、鼠等生物安全防控,从大到小事无巨细。在养殖环节,雨润为养殖场和农户提供仔猪、商品猪出栏等各种服务,最后以高出市场价1%-1.5%的价格收购养殖场和农户的育肥猪,保证了他们的生产经营无后顾之忧。

  沈正球认为,传统生产养殖方式增加了疫情传播风险,养殖企业要适应消费升级需求,转变方式朝着规范化、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湖山溪尾养殖场:

  

  精细化罗非鱼养殖适应消费需求

  本报记者 操戈 邓卫哲

  盛夏时节,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锦山镇的湖山溪尾罗非鱼养殖场内,罗非鱼养殖池塘被周边绿意包围。每天中午,投饵机一按,罗非鱼便一拥而上,尽享美味。饵料中除了鱼儿生长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还加了乳酸菌等多种有益菌。

  这处养殖场是海南勤富实业有限公司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了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这里的罗非鱼养殖除了饵料科学营养配比外,还用有益菌强身,中草药健体,采用全程精细化养殖管理。

  “加入乳酸菌是为了保护鱼的肠胃,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海南勤富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邓克强说,肠胃是罗非鱼最常发病的部位,由于天气炎热,很容易导致其消化不良,引发肠胃炎和免疫力下降,进而造成罗非鱼患病死亡。当发现罗非鱼肠胃不适时,他们会在饲料中加入板蓝根等,通过中草药调养帮助罗非鱼健体,不使用抗生素治疗。

  “养鱼先养水,水好鱼才鲜。”邓克强称,相比于饲料,鱼塘所处的环境也是罗非鱼养殖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为此,他们每天要调节水体PH值,调控增氧机、保证溶氧量,还会加入光合菌、芽孢杆菌等,通过改善水质、分解有害菌等,为罗非鱼营造健康舒适的生长环境。

  在邓克强看来,目前海南罗非鱼产业正处于产业绿色转型期,除了不断开拓国内市场外,还要提升养殖标准化、数字化程度,以品质和环保为主要抓手,实现“从鱼苗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优质的罗非鱼产品。同时,逐步探索产品市场销售分级,提高产品溢价空间,增加养殖户收入。

  图说

  

  

  

  

  数据来源于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

  

  

  

  

  来源于网络

  

  

  

  

  数据来源于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